根据IDC数据,2024年全球AI算力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美元,其中北美以45%的份额领跑,中国紧随其后(28%),欧盟通过2000亿欧元投资加速追赶,目标将欧洲算力占比从5%提升至20%。
中国表现亮眼:2023年中国算力总规模达197EFLOPS(全球第二),智能算力占比首次超过通用算力(51%),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《2024-2030年中国AI算力行业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报告》预计2026年规模将达1460EFLOPS,较2024年翻倍。
上游芯片垄断与国产突围:GPU市场由英伟达(40%份额)、AMD、英特尔主导,但国产芯片如华为昇腾、寒武纪加速替代,2024年国产AI芯片在政企场景渗透率超30%。
中下游应用爆发:互联网、金融、政务成为AI渗透率前三的行业,其中金融领域AI投入年均增速达40%,推动风控与智能投顾应用落地。
异构计算与芯片革新:GPU仍为主流(2023年占算力芯片市场60%),但ASIC(如TPU)和FPGA在特定场景效率提升显著。例如,华为昇腾910芯片性能比肩英伟达A100,成本降低20%。
算法效率提升:以DeepSeek-R1为例,其训练成本仅为OpenAI的1/30,推动推理算力需求激增,预计2025年推理算力占比将超60%。
中国“东数西算”工程已启动8大枢纽节点,2025年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超800亿元;欧盟2000亿欧元投资聚焦AI超级工厂,美国“星际之门”计划投入5000亿美元争夺AGI主导权。
企业端:全球Top4云厂商(AWS、Azure、谷歌云、阿里云)2025年资本开支增速超30%,AI服务器采购量年均增长50%。
消费端:生成式AI(如AIGC)带动内容生产革命,2024年全球AIGC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,中国占比超35%。
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《2024-2030年中国AI算力行业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报告》分析预测
AI芯片:寒武纪、华为昇腾等企业获政府专项基金支持,2024年国产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达500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超60%。
光模块与液冷技术:800G光模块需求激增,中际旭创、新易盛占据全球50%份额;液冷技术渗透率将从2023年的10%提升至2026年的40%。
AIDC(AI数据中心):2028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达5437亿元,液冷、高密度机柜成主流配置。
边缘计算:低延迟场景(如无人驾驶)推动边缘算力需求,华为、阿里布局边缘AI芯片,2026年市场规模或破千亿。
智能制造:工业AI降本增效显著,IT投入每增加1美元可创造6美元利润,2024年制造业AI渗透率将达25%。
技术迭代风险:如量子计算可能颠覆现有架构,需关注企业研发投入强度(如英伟达研发费用占比15%)。
地缘政治: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加剧,华为昇腾910被列入实体清单,倒逼国产供应链完善。
长线配置:优先选择技术壁垒高、生态完整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(如中科曙光、浪潮信息)。
细分赛道:关注HBM(高带宽内存)、铜连接、电源设备等“隐形冠军”,如中际旭创光模块市占率全球第一。
到2030年,AI算力将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指标。中国凭借政策支持与市场潜力,有望在智能算力领域与美国并驾齐驱,而欧盟的入局将加剧全球技术博弈。对投入资产的人而言,抓住算力革命的红利,需在技术、政策与需求的三重逻辑中精准卡位,方能在AI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。
如需了解更多AI算力行业报告的详细情况分析,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《2024-2030年中国AI算力行业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报告》。
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(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,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)